relx悦刻网上商城_悦刻官网官方渠道

悦刻五代空烟弹(悦刻五代空烟弹能买到吗)_烟油_悦刻yooz烟油网

小编

  三十四位观音像,美极了,在寺院中,观音殿叫成圆通寺呢 ?其实啊,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悦刻五代空烟弹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悦刻五代空烟弹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即戴毗卢帽的法身观音。毗卢帽是僧帽的一种,因帽上有毗卢佛像,故名。毗卢有两个意思,一是梵语,佛光普照之意。一是佛名,毗卢遮那的省称,即大日如来

  简介

  观音三十三应身之一,一般法相悦刻五代空烟弹: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弯膝上。

  众宝观音

  众宝,多宝也。长者多为富翁,故名众宝。《法华经-普门品》中说:“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据此,众宝观音或成了观世音三十三应化身中的长者身相。长者,等于中国说的耆绅士绅之类。依佛经说,真正的长者,应具有十德,就是“姓贵、位高、大富、威猛、年耆、智深、行净、礼备、上叹、下归”。前五德属于身体方面,后五德属于心理方面。简言之:德望丰隆的、人格崇高的、德行美满的、财产众多的、知识广博的、年齿已尊的、信义孚众的,称为长者。众宝观音法相特征是:右足伸于岩上,立左膝,右手按地,左手置于立起之膝上,现安详之相。众宝观音又称多宝观音,《观音菩萨传》中载有多宝观音显化于江北的事迹。古时江北地区民风刁悍,不知礼义,只贪财物,只要有利可图,为盗为娼都心甘意愿。观音决定点化他们,于是化作一胖和尚,带着无数金珠宝物,入了这班贪得无厌之徒的眼。歪徒一哄而上,将众宝物抢个净光。这帮人拿宝物到集市上去卖,不料宝物瞬间变成灰尘。这群无赖即围打胖和尚,直打得手酸脚软,方才住手。最后发现,和尚已无,只有一段香梨木竖在地上,木上有"多宝观音菩萨"六字。后慈云寺将香梨木雕成多宝观音法相,供于寺中,虔诚礼拜。此相四面十八臂,每手各持一宝,与准提观音法相相仿。

  圆光观音

  相传闽南有一山村,人们以打猎为生,但山中有一只怪兽经常趁人们进山打猎时到村子伤害小孩,专吃孩子的眼睛,以获得精气,修成妖魔。观音菩萨知道后,便化身为小孩坐在村口的城隍庙中,当怪兽来到城隍庙时,见是一胖大的男娃,喜形于色,正准备下口之时,观音菩萨现出身后烈焰圆光的宝像,将怪兽降伏。

  

  鱼篮观音

  观音菩萨得道之后,便化作普通口姓,深入下层人民,对他们进行教化。有一次,观音得知东海之滨住着很多化外之民,不懂礼仪,不谙教化,于是便化妆成一名渔妇来到东海之滨一个小镇。正赶是小镇的集市很热闹,便提着一只竹篮,竹篮里装着两尾鱼,便混迹在那一群卖鱼人当中。众人忽然看见一个很漂亮的渔妇来卖鱼,便一拥而上,纷纷抢着买鱼。可是渔妇却问他们:“你们买鱼作什么用呢?”众人都说:“当然是回去做菜吃。”渔妇却微笑着说:“我这鱼呀,不能卖给你们做菜,只能卖给你们放生。”众人一听,都不愿意,谁也不想花钱买条鱼又放了。结果渔妇站了一天,两尾鱼都没有买出去。

  第二天早上,渔妇又来了,仍然坚持只能卖给他们放生,结果还是没有人愿意买。只是有个马朗的人却开始注意渔妇他发现那渔妇卖的还是昨天那两尾鱼,可是那鱼离开了水整整两天还是活蹦乱跳,实在有点小可思议,可又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

  ?

  鱼蓝观音

  不久,金沙滩上的渔民,特别是那些单身汉,见渔妇长得实在漂亮,于是便纷纷跑来说亲,争着想娶她为妻。渔妇笑着说:“你们这么多人,叫我嫁给准呢?这样吧,我教你们颂经,你们谁先在一天之内学会,我就嫁给谁。”大家一听,都觉得可行,于是便答应了。渔妇便教他们念颂《普门品》,结果一天之后,有半数的人背会了。渔妇又说:“还是不行,《普门品》只是人门的,还不能最后分出胜负,我再教你们念《金刚经》,谁一夜之间念会,我就嫁给谁。”

  十多个人都同意了。于是渔妇又教他们念《金刚经》,第二天,能完全背会的,只有三四个人。其他人只好怏怏小乐地走了。

  渔妇又对剩下的几个人说: “先别急,最后的胜负还没有分出米,我这里还有一部大乘宝藏《法华经》,谁能在三天之内背会,我一定嫁给他。”结果三天之后,只有马郎一个人背会了。于是渔妇便答应嫁给马郎。可是新娘那天,新娘却无缘无故地死了,而且尸体很快就腐烂了。马郎很是难过,可又没有办法,虽然心中奇怪,也只好将尸体掩埋了。此后,马郎经常没事的时候便念颂渔妇教给他的三部经,念来念去,竞也悟出点什么。

  观音菩萨脱身离去之后,经过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马郎已经开始悟道,于是便又变成一个老和尚,前去点化马郎,跟他谈经论道,指点迷津。后来又告诉他,原来他以前娶的那个渔妇是观音菩萨变的,不信可以掘开坟幕看看。马郎将信将疑,果真跑去掘开了坟墓,里面真的没有尸体,却只有一副黄金锁子骨。

  那老和尚说:“现在相信了吧。菩萨化身渔妇是为了点化你。她既然教给你三部经书,你就应该宣扬佛法,切莫辜负菩萨一片度化之心,”马郎听了,连连点头,忽然那和尚就不见了。马郎知道肯定又是菩萨在点化他,于是回去之后,便把自己三间草屋变成庵堂,又塑了菩萨的神像供奉起来,仍然是渔妇的模样,人们便称之为“鱼观音”。

  

  中文名

  三面观音

  别名

  游戏三昧观音

  著名像

  南海三面观音像、天津潮音寺

  三面象征

  智慧、平安、仁慈

  简介

  经箧代表六百卷般若经,表示观音“自度度人,智悲双运”,既能自利、观理事无碍之境而了达自在,又有利他,观一切众生之机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启众生智慧。

  总体表示观音的清净和六根圆通。

  三面观音来历

  一天,观音菩萨化作村妇的模样,手拿一个锦匣,内中装一面青铜宝镜,在洛阳街头叫卖。 街上有不少人上前询问宝镜的价格,菩萨说:“我的这面镜子是稀世珍宝,要卖一千两银子,少一文也不卖。”听菩萨这样说,有人就问宝镜珍贵在哪里。菩萨解释道:“这面宝镜,一能照见人心的善恶,二能照出过去的一切。就凭这两点就值一千两银子。” 有一个人不相信,就问:“这样的宝物,能否让我来试一试?”菩萨说道:“当然可以,但是借我的镜子照一次,要付三文钱。”那个人马上掏出三文钱递给菩萨。菩萨取出宝镜,告诉他:“照宝镜时一定要聚精会神,不能胡思乱想,才能照出真形。” 那个人点点头,对着镜子专注的照了起来。大约一袋烟的功夫,他果真从镜子中看见了一幅幅画面,都是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最后,他看见自己死后坠入畜生道,来生投胎为一条母狗。看完这一切,这个人非常惊骇。可是围观的那些人却什么也没有看见。 观音菩萨从他手中取回镜子,问道:“三文钱照一次这镜子,值得吗?”那人吓的面如土色,连声说:“值得,值得。”周围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都纷纷要照镜子。先后共有三千人照了镜子。照过之后,大部分人或面露惊恐之色,或愁眉苦脸,只有一少部分人兴高采烈。 转眼天已经黑了,菩萨对众人说:“这面宝镜,只卖一千两银子是不贵的。可惜大家都是俗眼,没有识货的人啊。”说罢,菩萨将宝镜放回匣子中,在众人面前现了法相。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是观音菩萨来点化众人。只是在现场不同人的眼中,菩萨呈现出的是不同的法相:在恶人眼中,菩萨呈现出的是金神七煞相,十分可怕;在平常人眼中,菩萨呈现的是嗔怒之相,也令人胆战心惊;在善人眼中,菩萨呈现的才是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相。于是,大家商议用刚才他们每个人拿出来的而菩萨没有拿走的钱,在原地建造了一座寺庙,供奉观音菩萨像。只是这尊菩萨像有三面,正面是菩萨面,左面是大愤怒面,右面是含嗔面,手中则持着一面宝镜,世人称之为“三面观音”或者“游戏三昧观音”。

  三面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面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消灾消难。正面,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左面的大愤怒面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右面的含嗔面体现观音的法身德,喻“常乐我净”象征众生的肉团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观音圣像总体表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象征。

  宋代以后的观音菩萨逐渐有了女性化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女性特征,面相美丽,身姿苗条,胸部丰满,脚下莲花。

  

  中文名

  一叶观音

  别称

  莲叶观音、南溟观音

  形象

  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

  性质

  观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一

  名称由来

  说法一

  一叶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因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一叶观音又称莲叶观音。相传鄱阳湖一带常遭水患,淹没农田,冲毁房屋。一年盛夏之时,连降了一月的暴雨,湖水暴涨,巨浪滔天,眼看就要冲毁湖堤,洪水直下,一泻千里,后果不堪设想,万千百姓的性命系于一发之间。观音大士救苦救难,乘一片莲叶浮于水上,风浪遂止,洪水渐退。百姓目睹观音真身,纷纷倒地跪拜,感恩菩萨消退水灾,救助苍生。洪水退后,当地百姓纷纷捐款、出力,在湖中心建了一座观音岛,供奉观音乘坐莲叶消除水患时的真身法相,后人称其为一叶观音,以保此处永无水灾。

  说法二

  一叶观音,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宰官。

  ?

  一叶观音

  诗赞

  乘莲一叶观世音 解萦众生烦恼结

  法音常转广长舌 定慧等持契果觉

  愿力

  一叶观音保佑:消灾解难,吉祥平安

  

  杨柳观音

  信仰

  佛教

  出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道场

  普陀山

  别名

  药王观音

  来历

  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药王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枝。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除身上之众病。又於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杨柳枝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

  杨柳观音

  也是中国民间供奉较多的观音。他的画像和塑像随处可见。杨枝观音是以手执杨柳枝为其特征的观音像。有人认为杨枝观音起源于西域,据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讲,西域习俗,每日以杨枝细条剔齿,熟嚼枝头以净牙,称齿木。当地有这样的礼节,向贵客赠齿木及净水,以表示祝人健康,及恳请之意。所以请佛菩萨,也用杨枝、净水。由此慢慢发展,逐步成为观音菩萨手中的法器。另外,古代印度,人们认为杨枝可以消灾除病。在千手观音的四十二个大手臂中的一个手执杨枝时说。身患种种疾病者,应手执杨柳枝诵念真言。据认为,杨枝观音的出现应当与此有关。还有人认为杨柳枝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以杨柳喻佛法的兴旺发展。

  民间流行的杨枝观音像,一般作手持净瓶、杨枝的女性形象。浙江普陀山现存明代杨枝观音碑,系根据唐代阎立本所绘像镌刻,碑中所刻观音面庞圆润丰满,端庄妙丽,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杨枝,身披锦袍跣足,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阴刻、阳雕相结合的技法,线条柔M流畅。疏密有致,刚柔相济,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神韵。

  

  叶衣观音

  名字由来

  山林叶衣观音,以其所居为深山大丛林,以树叶及孔雀尾翎为裙,故而得名。

  她是一切诸佛智慧所幻的观音,常住在山区,身穿草叶衣,护持密林山间的修行佛法者,因此称她为山居叶衣观音。能治一切灾病瘟疫、传染病、疥疮、诸毒、癌症等,以及医药难治的种种不明病症。

  外貌

  叶衣观音,身黄色,三面六臂,各具三目,头发挽成三髻,戴五佛冠,身佩众宝饰璎珞,以树叶为衣裙,右足内蜷,左足伸,以菩萨如意坐姿安住于莲花月轮上。

  寓意

  此尊含有息灾、增益、怀爱等特性,并对时下末法时期所产生的种种药石罔效之病,有特别殊胜的功效。

  种类

  叶衣观音有五种形象:红色和黑色叶衣观音是忿怒相,具有一面二臂;蓝色叶衣观音是一面四臂怒相;黄色叶衣观音是三面六臂。

  不同样子

  在叶衣观音曼陀罗中她们以不同的形象和色别而出现,所现时的功德也是各异。

悦刻五代空烟弹(悦刻五代空烟弹能买到吗)

  民间故事

  唐朝年间,长安有一对孤儿寡母,丈夫患肺痨去世了,母子二人无依无靠,以乞讨为生,城中开米粥铺的何氏夫妇收留了他们,把母子二人留在粥铺里帮忙,何氏夫妇还经常把每天余下来的粥救济那些没有饭吃的穷人们,百姓都说何氏夫妇是大好人,一定会好人有好报。这一件件善事都被观音菩萨天耳所闻,天眼所见,于是菩萨化身一位达官贵人,赐何氏夫妇一件碧玉如意,保佑他们生意兴隆,无病无灾,修习祈祷,健康长寿。

  叶衣观音护佑:种善结缘,禅定笃成。

  诗赞

  圆明叶衣观世音 三千威仪妙慈容

  神光内凝觉真澄 心光发宣帝释身

  一如观音

  外文名

  Avalokitevara

  别名

  观音菩萨、观音大士

  职业

  菩萨

  信仰

  佛

  来历

  观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观音”的由来概述 观音菩萨(或称观音大士),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深远影响。印度的菩萨和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的,莫过于观音,中国民众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直到今天,观音菩萨依然深受广大民众的虔信和膜拜,继续展示其神奇的魅力。 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 Vara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音声”等,别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观世音”意思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一心称念该菩萨名号,菩萨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众生遇到种种灾难苦恼,只要发声呼救,观世音菩萨就寻声解救。声音不用听而是去“观”,此属于佛家所说的“六根互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根”为“能生”之义,如眼根能识色,耳根能听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尝味,身根有所触等。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职。但佛家神通妙用,六根却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诸根的作用。释迦牟尼佛在六根互用上就达到了极高极圆满的境界。《涅盘经》称:“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余根亦然。”观音菩萨也同样具有这种神通,即以目观尘世苦难众生的呼救声,而前往解救。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难众生,故全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大悲”,沿用至今。“观音”又名“观自在”,见唐玄奘所译《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的含义,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够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达到事理无碍的境界;二是表示大慈悲,观音菩萨能够应机赴感、寻声救苦,从心所欲,无所不能,了无障碍。在民间,将菩萨和众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以“观世音”(或“观音”)菩萨最为流行。 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魏晋时期社会的动乱是造成这种信仰盛行的社会现实根源。哀鸿遍野、苦难深重的动乱社会,更促使人们信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印度佛教庞大的佛菩萨王国里,中国民众很快选择了观音菩萨,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广大民众祈望有一位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主。在频生的天灾人祸面前,束手无策、陷于失望甚至绝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这样的救世主。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基辛说:“宗教强化了人类应付人生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即死亡、疾病、饥荒、洪水、失败等等。在遭逢悲剧、焦虑和危机之时,宗教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理,给予安全感和生命意义,因为这个世界从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言,充满了不可预料、反复无常和意外的悲剧。”中国民众信仰观音菩萨原因即在于此。但是,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又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为中国菩萨。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观音完全变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 中国佛教对观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现 在编造观音菩萨的新的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菩萨,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观音菩萨。 “观音”的由来记载 一、由宿世悲愿得名。《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 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 “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 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二、以修四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三、由证果利他得名。《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边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 百千万亿众生,受话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唐玄类法师《大唐西域记》卷三曰:“(阿缚卢积低温伐罗),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言,即阿缚卢枳低,译‘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后世学者通过比照经义或考证原典,一般认为旧译不谬;尤其从佛法角度而论,二译相辅相成,体现了菩萨“悲智双运”的境界: 一、从侧重有别论:观世音,是说世间众生遭遇灾难不祥, 若一心称念菩名号,菩萨观照无遗,即时寻声赴感,使之高苦得乐,此从“悲”立名。观自在,是说菩萨因地修行, 用般若妙观智,由耳根一门深入,反闻自性,不被外界声境所转,故尔观听圆明,得大自在,此从“智”立名。 二、从圆融一体论:观世音,是以能观之智,观照世间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妄闻,反闻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义。观自在,正是因观知众生苦难,以大神通,随机往救,自在无碍,此具“悲”义。 具体地说,“观”是主体的妙智,始终如一;“世音”是客体的境界,有着前后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世音”可指菩萨所具的“闻性”;就其果上利他,“世音”特指所闻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合而论之,每一名号同时兼具了悲智、因果的双重义蕴。这正符合了菩萨道的基本原则;修自利之功德,是为着圆成利他的事业;做利他的事业,是为着庄严自利之功德。

  

  岩户观音

  端坐于

  岩洞中,静思入定

  相传

  孝子为了寻找母亲历尽千辛万苦

  配于

  法华普门品所谓

  来历

  岩户观音

  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相传有个叫吴璋的孝子为了寻找母亲历尽千辛万苦。有一次,吴璋在途中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观音菩萨念其纯孝,便现出大慈宝相,将吴璋救醒,并使他们母子团聚。

  端座于岩窟内之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配于法华普门品所谓:‘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迥去’。

  解释

  (法华经卷七普门品、佛像图汇卷二)p3194

  愿力

  岩户观音护佑:慈孝义全,德行满溢。

  岩户观音祈求:四世同堂,祖业旺盛

  

  延命观音

  来历

  相传太仓民间流行一种怪疾,无医可治,民可不堪言。观音菩萨闻之,化成一位癞头和尚前来送药治病,刚开始百姓们都不相信,后来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喝了癞头和尚用赤怪柳煮的药汤之后,怪病奇迹般地好了。老婆婆奔走相告,渐渐人们的怪疾痊愈了,正当人们要感谢癞头和尚之时,观世音菩萨显现真身,驾云而去。当地人们为感谢菩萨的恩德,便塑了一尊手持赤柽柳的观音宝像供奉起来。

  佛光大辞典解释

  延命观音为三十三观音相之一。[1]相当于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载(大九·五八上):“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之观音化身。以除咒诅、毒药之害,故有延命观音之称。又补陀落海会轨第三院东门延命观音条,载有此尊观音之形像,谓其顶上戴大宝冠,冠中有佛身,身相深黄色,现慈悲柔软相。有二十臂,以示接引各类众生,左面各臂分别握有宝珠、宝剑、金轮、金刚橛、榜棑、金刚铎、金刚铃、大莲花、数珠及结拳印;右面各臂分别执戟销、金刚剑、化佛像、金刚宝、宝镜、金刚索、跋折罗、五股杵、缚日罗及结无畏印等。两足有辐轮相,安住于莲花月轮,圆光周遍。又有百千种璎珞、妙鬘、天衣,庄严其身。(佛像图汇卷一)p2879

  ???

  延命观音

  佛学大辞典解释

  延命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补陀落海会轨第三院东门之延命观音曰:“顶上大宝冠,其中住佛身。身相深黄色,慈悲柔软相。救世二十臂,引接群生类(云云)。”

  诗赞

  息灾延命观世音 灭诸咒诅毒怨害

  悬示留碍轮回种 紫金光照觉沧海

  夏日炎天日最长 人人愁热闷非常

  天地也解知人意 熏风拂拂自然凉

  愿力

  延命观音护佑:百毒不侵,益寿延年。

  延命观音祈求:一生不得怪病和不治之症,益寿延年。

  威德观音

  威德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左手持莲华,坐于岩上之像也。配于法华经普门品所谓:‘可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现天大将军身为说法。’此将军身之威德,广大而胜,故名为威德。

  来历

  传唐太宗率军亲征高丽期间,一次与前军将领一起察看地形时,突然被早已埋伏的高延寿军20万围困。激烈突围鏖战中,突见天降威猛将军为其指路,所指之处皆系敌力量薄弱处,唐太宗率军奋勇击斩敌将,高丽将士纷纷倒伏,唐军杀开一条血路,突围成功并把高丽军被打得大败。

  诗赞

  摄众威德观世音 摧破围困图新局

  天大将军指迷津 率军斩敌克顽冥

  ?

  愿力

  威德观音护佑:帅军统兵,攻坚克难、勇于向前。

  施药观音

  相传山东登州府瘟疫盛行,许多病人不治身亡。观音菩萨化身卖药的老翁前来救治,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此地瘟疫全部根除。表示观音菩萨无时不惦念着世间疾苦,解救众生于病痛之中。

  中文名

  施药观音

  背景

  相传山东登州府瘟疫盛行

  功能

  解救众生于病痛之中

  最终

  许多病人不治身亡

  形象

  施药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 右手撑颊,倚于膝上。手持药草,把药施予病人,消除痛苦,除苦施乐,故得此名,施药观音也称为施乐观音。

  施药观音

  施乐观音是“天人大丈夫,能施众生乐。” 以四无量心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故, 救灾救难,巡声救苦,所到之处,施人安康,普成吉祥的象征,有无限拔苦施乐,福利他人的悲心。如果说我们飘流在世间的汹涌波涛中,施乐观音慈悲的眼神正无时不刻关注着我们。施乐即为施予快乐的力量。施予快乐的观音菩萨的心愿是,一定将佛光普照于沉溺在病痛和苦恼中的苦难众生。

  普门品说:“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以是因缘菩萨而现此身。凝视面前莲花的思惟相,莲花以经典的解释则是水,象征生命力。古印度经典记载,掌管万物生命的观世音菩萨,和所有药的功能一样 ,以水神的万能力量,操纵人的生命,自然界的水,以及人体内的水分。如果清净的话,是天下最珍贵的宝物,施药观音思惟相,是思考未来的印相。

  诗赞

  寂静施药观世音 寻声救苦难思议

  谛观圆照三千界 杨枝净水洗凡尘

  愿力

  施药观音护佑:身健无病,寿比南山

  

  洒水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 又称“滴水观音”,右手持柳枝或作法印相,左手执洒水器,作洒水相;或作右手持瓶泻水状。 左手持钵,右手执杨柳枝之立像,表“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之文意。

  中文名

  洒水观音

  又称

  滴水观音

  愿力

  洒撤清澈,甘露人生。

  形象

  三十三观音之一。 又称“滴水观音”,右手持柳枝或作法印相,左手执洒水器,作洒水相;或作右手持瓶泻水状。 左手持钵,右手执杨柳枝之立像,表“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之文意。[1]

  洒水观音洒下清澈的香水,洗净众生深重的烦恼、和因烦恼而玷污的污垢, 意思是将大悲甘露洒向人间,为世人造福。 洒水观音是普门品中"若为大水"一句的象征。经文上说,“若为大水”只因呼唤了洒水观音的名字,即被从水灾中救出。世间生物没有水就不能生存。洒水观音将水恰到好处地分布于世间,结出地上的丰硕成果。[2]

  故事

  滴水观音与观音瓶的传说

  ?

  话说有一年,阳翟(今禹州市)一带大旱。只见烈日炎炎,大地龟裂,禾苗枯黄。一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驾祥云闲游到此,看到此情此景,善心大发,要施法降甘霖下场透雨,拯救阳翟黎民百姓。

  观世音想:“东海水深,取之不尽,何不用它一用?但天高路远,用什么东西把水盛过来呢?”想到这儿,观世音俯身往下一看,只见阳翟城东北角古钧台处烟雾弥漫,火光冲天,是一处窑场。听说这里出产一种宝瓷,用宝瓷盛水不就很好吗?

  观音菩萨来到一个窑户门口,轻叩柴门,开门的是一位姑娘,名叫彩虹。彩虹认出是观音菩萨,跪倒就拜,请求观音菩萨快救阳翟黎民百姓。观音菩萨说:“我就是为这事来的,快起来吧。把你家的钧瓷宝瓶借给我用用。”彩虹一听,高兴极了,赶忙回屋拿出一个精美的钧瓷宝瓶,并一再说要把这个宝瓶奉送给观音菩萨。观世音见她心诚,就愉快地收下了。

  观世音来到东海上空,把宝瓶口朝下,嘴里念念有词,只见一股水直冲上来,钻进宝瓶口里。观世音用宝瓶吸罢水,返回到阳翟上空,把宝瓶口朝下开始行雨。宝瓶里每往外滴出一滴水,就化作倾盆大雨,宝瓶里不停地滴水,大雨不停地下。地里的庄稼喝足了水,禾苗儿直挺挺地往上长,变得绿油油的。阳翟城的黎民百姓奔走相告,感谢观音菩萨降下甘露。彩虹看得真切,观世音手持宝瓶滴水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观世音看雨水已经下足,就收起宝瓶,驾着祥云到其它地方普度众生去了。

  雨过天晴,各家各户又开始照常干活。彩虹姑娘有心思,她照原先送给观音菩萨的那个瓶样,又烧制了许多瓷瓶,并取名叫“观音瓶”。她又费了九十九天的工夫,精心塑成了一尊观音滴水的塑像,烧制成钧瓷。奇怪的是,这尊观音像刚出窑,手上的宝瓶就开始滴水,一滴一滴的,滴滴不断。人们都说:“观音菩萨又显灵啦!”有了滴水观音和她手上的那个观音瓶,阳翟一带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过着富裕的生活。

  由于观音瓶能给人带来好的收成,所以,观音瓶又叫“丰收瓶”。

  青颈观音

  青颈观音,此菩萨化身颂扬观音吞噬众生身心毒性之功德。观音颈项因此而呈青色。

  中文名

  青颈观音

  简介

  青颈观音,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呑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佛身。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及《青颈大悲念诵仪轨》载,青颈观音三面四臂,持杖、莲花、轮、螺,身色红白,但颈为青色,可表征烦恼即菩提之义,或曰观音为救众生吞下龙王喷出的毒液而成青颈,此故事与古印度婆罗门大神湿婆有关。此尊三昧耶形为莲花或轮宝。

  三十三观音之一

  念此观音可以使人脱离一切恐惧和危难。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呑食,致使颈呈现青色。 青颈的梵名为“尼拉伽塔”,即青黑色颈部的意思。

  青颈观音是从印度的湿婆神传说中得来的名字,传说湿婆神吞咽了龙王喷出的毒,使颈部受到烧伤而变青。将众生的苦难比作毒,青颈观音为代众人受难而吞下了毒,湿婆神的传说表述了青颈观音的慈悲之心[1]。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尔时世尊于毘沙门天王宫。说观自在菩萨往昔因缘。过去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有佛名观照观察如来。成佛道已住二十七日说法。临涅槃时。有一天子名曰越那罗延力。尔时如来为彼说此青颈观自在菩萨心真言。时彼天子才闻。获得大悲三摩地作是愿言。所有一切众生。若有怖畏厄难。闻我名者皆得离苦解脱。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宁一称观自在菩萨名字号。不称百千诸恒沙如来名尔时世尊复告毘沙门天王言。当知此天子。于我灭度后以此心真言流转。广作佛事利益无边众生。安置无上菩提之道。

  画像法

  次当说此青颈观自在菩萨画像法。其像三面当前正面作慈悲凞怡貌。右边作师子面。左边作猪面。首戴宝冠。冠中有化无量寿佛。又有四臂。右第一臂执杖。第二臂执把莲花。左第一执轮。左第二执螺。以虎皮为裙。以黑鹿皮于左膊角络。被黑蛇以为神线。于八叶莲花上立。璎珞臂钏环佩光焰庄严其身。其神线从左膊角络下。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

  来历

  形象特点是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颈呈现青色。又称青头观音。

  相传有个叫贾一峰的商人梦见一首三面的青颈菩萨对他说了四句偈语:逢桥莫停舟,逢油即抹头。斗谷三升米,青蝇捧笔头。贾一峰按菩萨的指点平安回家后,头抹香油与妻子一起睡觉,晚上前来杀他的康七因闻到香油而误杀了自己的情妇贾妻。官府怀疑贾一峰杀了妻子,要将他打入死牢,就在县令落笔时,一群青蝇飞来抱住笔头。县令问明原由后,最终找到了真凶。

  

  能静观音

  相传开封城有一姓张的大户人家,张家有三位公子,相继取回三位儿媳,但从儿媳进门之日起,就和婆婆的关系处之不洽,经常争吵,家庭不和,吵闹至鸡犬不宁,乃至影响邻里,引起众人反感、生厌,搞得里外都不好做人。观音菩萨化作一个化缘的“比丘尼”来到张家,向婆媳们说了四句偈子:“静慧如海累难修,百千万劫化阎浮。心中常念观自在,甘露遍洒自圆融。”张家婆媳细细品味偈子意境,经观音菩萨点化之后,张家婆媳不再争吵,从此相敬如宾,家庭和睦。

  中文名

  能静观音

  所属地区

  开封城

  愿力

  能静观音护佑:家庭和睦

  普慈观音

  普慈观音又称普悲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相传在江南的一家钱庄里,老板年世以高,让其儿子接班打理钱庄的生意。但少老板和手底下的伙计关系不洽,交待下去的事情无法顺利完成,每个人心里矛盾重重,狐疑猜忌,钱庄里天天吵吵闹闹,不得安宁。观音菩萨化身为一位员外郎,前来点化世人。经观音菩萨教化之后,钱庄少老板和伙计们言和意顺,大度包容,精诚团结,齐心协力,钱庄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起来。“菩萨普悲愍,此无边有情,欲度诸苦厄,安立於佛位。” 普慈观音祈求:上任之初,开局顺利。

  中文名

  普慈观音

  对象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

  所属

  普门品

  定位

  三界之最高神

  基本信息

  来历

  ?

  衣端受风立像

  普慈观音是三十三身中的大自在天身。相当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载(大九·五七中)“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其形像为两手隐藏于法衣而向前下垂,立于山上。大自在天乃三界之最高神,以其威德殊胜,而配以观音平等普遍之慈悲,故称普悲观音。

  外貌

  普慈观音头戴天冠,身披天衣,立於山岳之上。普慈是普遍施予众生慈悲的意思,是称赞观音功德的法相,从高峰向下看凡间,代表普慈观音的威德与慈悲,普及大地,救渡之心遍及众生。

  传说

  北宋年间,江南一高姓男子开了一家钱庄,生意兴旺,后因自己年事已高而把生意给儿子打理,自己则专心礼佛做善事。少东家因年少气盛和处事不当,与手下伙计关系不洽,相互间矛盾重重、狐疑猜忌,钱庄里天天吵吵闹闹、不得安宁,生意每况日下。观音菩萨感其老店主善事之举,化身为一伙计来钱庄上工,调和少东家与伙计间的关系。不久,钱庄少老板和伙计们言和意顺,精诚团结,钱庄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起来。

  因这一观音化身为感应礼佛行善者事,护佑其上任之初,开局顺利,故被世人尊称为普慈观音。

  ?

  诗赞

  宝光普悲观世音, 妙相慈颜净端严。

  圆明照彻三有海 ,大自在天圣威神。

  菩萨普悲愍,此无边有情,欲度诸苦厄,安立於佛位。

  愿力

  普慈观音护佑:上任之初,开局顺利。

  马郎妇观音

  在中国,信仰观音菩萨极其普遍,有关观音的传说尤其多。马郎妇观音是其中之一。 马郎妇观音又称之鱼篮观音,佛音法像唐稀世美女,男竞娶。一夜背取普门品则嫁, 有二十人。又一夜诵成金刚经者为夫,亦十人。后约三日能背得法华经者结连理。只马姓青年得。婚日,女...

  中文名

  马郎妇观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职业

  为三十三观音之一

  传说

  传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观音菩萨欲化陕右,故化为一个美女,来到陕右地区劝化。陕右之人突见有一美女来到,皆为她的绰约风韵所倾倒,纷纷前来送礼,欲与之结成婚姻。

  化作美女的观世音菩萨对众人说:“我已到了婚配的年龄,也想找位称心如意的郎君。只是求婚的人太多了,我只好出道题目,谁最终考试合格我便嫁给谁。我这儿有部《妙法莲华经》,其中一品叫《普门品》,若有人能在一个晚上背会此品,我就嫁给他。”

  此话一出,那些求婚者便立即对照经文背诵起来。到了第二天黎明,能够通背《普门品》的竟多达廿余人。观音菩萨又说:“我只是一人,不能嫁给你们所有的人,没办法,只好再请你们背《金刚经》,有谁能于一夜之间全部背熟,我便嫁给他。”二十几位求婚者于是又背起《金刚经》。到了第二天早晨,能通背《金刚经》的仍有10余人。观音菩萨遂拿出七卷法华经,约以三日,让大家再去背诵。三天之后,能通此经者仅有一位姓马的少年,观音菩萨便答应了这位少年的求婚,令他备办礼物,准备婚姻大事。

  马氏少年欣喜万分,准备完毕,逐在一派喧天锣鼓声中将观音迎到了家中。贺客盈门,少年想把新媳妇领出来相见亲朋好友。化作美女的观音说:“我现在身体不舒服,过一会再去见客人吧。”少年怜爱心切,不敢强求,自己出房应付客人去了。过了一会,客人催促少年再次请媳妇出来相见。少年回到房中,发现他那刚过门的媳妇已经死了,身体已经开始烂坏。马氏少年痛哭不已,喜事改作丧事,为新媳妇料理了后事。

  几天之后,有一老僧来到马氏家中,问那美女的去向。马氏少年告知原委,逐领老僧来到墓地。老僧以锡杖掘地,挖开坟墓,只见尸体已经化尽,唯有锁子骨尚存。老僧以锡杖挑起骨头,对众人说:「这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他怜悯你们,故化作美女前来教化。你们应该善思因果,免堕轮回苦海。」言罢,飞空而去。自此之后,陕右一带信奉佛教的人才逐渐增多起来。

  后来,泉州粲和尚听知此事,以诗赞曰——

  丰姿窈窕鬓欹斜,

  赚杀郎君念法华。

  一把骨头挑去后,

  不知明月落谁家。

  在中国,信仰观音菩萨极其普遍,有关观音的传说尤其多。马郎妇观音是其中之一,而其渊源便开始于上述故事。

  历史典故

  观世音菩萨千百亿化身,如《普门品》所载: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形象千变万化,诉说不尽。例如中国隋唐时代及日本的观音相,就多蓄胡须,现男子身相。而今流传民间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则都现女相,以其柔和爱语的母性特质,代表菩萨悯念众生的慈悲心肠。

  《佛祖统纪》记载,唐朝宪宗时,陕西一带人民,善于骑射,未曾听闻三宝之名,观世音菩萨即化现为马郎之妇,以度化当地之居民,故称“马郎妇”。

  相传,有一天,纯朴宁静的渔村,出现了一位卖鱼姑娘。手里挽着一个鱼篮,篮里放着几条活鱼,沿街叫卖。“卖鱼啊!卖鱼啊!”轻柔的叫卖声,及秀丽端庄的容貌,吸引着一大群围观的人,纷纷一拥而上,争相买鱼。可是,姑娘却说:“鱼是卖给人放生用的,不是买来吃的。”大家听了,都哄然大笑。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渔村,都知道这个特别的卖鱼姑娘。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渔村里一些单身的年轻人,对姑娘起了爱慕之情,每个人都向她提亲。姑娘说:“我只有一个人,如何能嫁给你们这么多人呢?不如这样吧,我教你们诵《普门品》,有谁能一夜之间把它背熟,我就答应嫁给他。”于是,大家兴高采烈的,一字一句的跟着念。到了天亮,能背诵的,居然有二十余人。 姑娘说:“一女只能配一夫,所以,今天我改教大家诵《金刚经》,同样地,有谁能在一夜间背熟的,我就嫁给他。”结果能背诵的,仍然有十数人;于是,姑娘又教众人诵《法华经》七卷,约定三日之内,若有人能背熟的,一定嫁给他为妻。三日期限到了,只有一位年轻人,大家都叫他“马郎”能背诵。于是,马郎满心欢喜,张灯结彩的把姑娘迎娶入门。

  正在欣喜之际,不料刚娶进门的娇妻,突然死了,身体很快就腐烂了,伤心的马郎只好舍不得的把爱妻埋葬了。

  过了数日,一位身着紫色袈裟的老和尚,来到马郎的家,告诉伤心的马郎说:“你不要悲伤了,那位卖鱼的姑娘,其实是观世音菩萨,特别化现来此度化你们的。若不相信,何不撬开坟墓看看。”说完,人就凌空而去。马郎听完,心中半信半疑,马上找人撬开棺一看,心中大惊,爱妻的尸体早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副闪亮的金锁,当下才恍然大悟。

  由于以上的典故,陕西一带的人民都非常虔信佛法,而且自宋代以后,供奉马郎观音尤为盛行。因其,手提鱼篮,故世人又称之“鱼篮观音”。

  泷见观音

  泷见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观音在高山倚岩而坐,低首凝视流泉飞瀑,又名飞瀑观音,因坐于岩上观望瀑布故得此名。传后唐时期某年,嘉兴县遭受旱灾,地面龟裂,庄稼欠收。有位胡姓农夫贫困潦倒,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胡农夫与人争挖野菜,被陷入狱。一日胡农夫的妻子恍惚见一观音欹倚山崖,坐在临瀑布的岩石上做观赏瀑布状,望之既具威仪又悠闲,擦眼一看什么都没有。

  中文名

  泷见观音

  属于

  三十三观音相之一

  来源于

  《普门品》

  又叫

  泷见观音

  来历

  泷见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观音在高山倚岩而坐,低首凝视流泉飞瀑,又名飞瀑观音,因坐于岩上观望瀑布故得此名。传后唐时期某年,嘉兴县遭受旱灾,地面龟裂,庄稼欠收。有位胡姓农夫贫困潦倒,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胡农夫与人争挖野菜,被陷入狱。一日胡农夫的妻子恍惚见一观音欹倚山崖,坐在临瀑布的岩石上做观赏瀑布状,望之既具威仪又悠闲,擦眼一看什么都没有。不久她在田泷间挖出一尊形似看见观音的石像,她立即送到寺庙供奉,天天上香跪拜。不久,现观音圣像处奇迹般流下涓涓瀑水,当年获得大丰收。不久,胡农夫也被无罪释放并过上了康庄生活。因观音像出自与田泷之间,所以又叫“泷见观音”。

  泷见观音在三十三观音相中位列第八尊。

  《普门品》曰:“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泷见观音因其像坐在岩石上观赏瀑布,又名“观瀑观音”或“飞瀑观音”。“泷”意即湍急河流中之水声。寓意芸芸众生,犹如堕火坑中,观音法力犹似湍流,可于倾刻间,让火坑化作莲池。 《普门品》记载“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故泷见观音又称“火坑变莲池之身”即是此愿力化现。

  

  龙头观音

  龙头观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1]又称乘龙观音,骑龙观音。

  形象

  龙头观音,乘龙显圣于祥云中,龙头观音因驾乘龙头,故称龙头观音。相当于经文:“应以天龙、夜叉(中略)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盖以龙为兽中之王,比喻观音之威神,一般流布之像皆为跏坐或站立于龙头上。慈悲主十二大愿深似海,佛神百千变度得无边苦。

  印度自古以来特别重视龙,其长者称龙王或龙神,重视龙的力量,“大龙王从大海出,起于大云,遍覆虚空,放大电光,明照天地,澍大洪雨,润泽万物。”(《大智度论》卷3,T25,p81b)可以看出赞叹龙神威力之词。龙常住地下或补陀洛,其中八大龙王闻佛说法,为佛法外护。世间流行的龙头观音像结跏趺坐在云端龙身之上,或立于龙身。佛法的真理是以善恶为标准教化世人,引导众生到乐趣,南无阿弥陀佛。[2]

  传说

  龙头观音(辟支佛身)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相传东海有一种头像龙身像龟的怪物经常危害人间。观音菩萨知道后,大发慈悲之心,决定为民除害,便来到东海将怪物降伏,并跃上龙头怪物的背上现出宝相。于是,从此过上了太平日子的百姓便塑了一尊脚踏龙头怪物的观音菩萨像供奉起来。表示观音菩萨法力无边,乐于为民除害,保佑众生安居乐业。

  六时观音

  六时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取观音大悲甚深,于昼夜六时常哀愍护念众生之意,故称六时观音。表观音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一般流通者为立像,右手持梵夹。

  中文名

  六时观音

  分类

  佛教

  装束

  居士

  身相

  立像

  出处

  《法华经-普门品》

  来历

  作居士装束。左手执摩尼宝珠,右手持梵策,立像,常作居士装束。 因观音六时哀悯护念众生,故名。何谓六时?佛经以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为夜三时。又以一年为六时,正月十六至三月十五为渐热时,三月十六至五月十五为盛热时,五月十六至七月十五为雨时,七月十六至九月十五为茂时,九月十六至十一月十五为渐寒时,十一月十六至正月十五为盛寒时。观音大慈大悲,于此六时之中,时时在念诵哀悯众生,故而六时观音法相深受民间大众的喜爱与崇拜。《法华经-普门品》中说:“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据此,六时观音成了三十三应化身中的居士身。

  六时观音

  佛光大辞典解释

  三十三观音之一。取观音大悲甚深,于昼夜六时常哀愍护念众生之意,故称六时观音。表观音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一般流通者为立像,右手持梵夹。(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像图汇卷二)((参见:三十三观音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过去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是从梵语的Avalokitesvara菩萨发展而来,汉语音译“啊那婆娄吉低输”、“阿缚卢极低湿伐罗”等,意译为“光世音”。在中国,唐以前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后为避唐皇李世民讳,遂改为“观音菩萨”。传说阿弥陀佛为其父,大势至菩萨为其弟。

  ?

  《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候补佛。

  观音菩萨是东亚民间崇拜较为普遍的菩萨,在各种佛教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极大。

  在中国,观音菩萨的崇拜最早于公元前1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开始,并于7世纪中叶由朝鲜传入日本。观音菩萨在七世纪也传入到西藏,在藏传佛教中叫做Chenrezig,达赖喇嘛被是认为其化身。中国宋朝以前,观音菩萨的形象为男性。宋之后则出现了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并成为主流。因观音以救苦救难为己任,虽果位次于佛却在民间影响深远。

  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像的种类最多,大概与观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一般来说,当他作为‘西方三尊”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随侍于阿弥陀佛像身边时,这时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化阿弥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像没有显著差别。观音菩萨善于变幻,可变天神地鬼,可作女人相貌。根据民间传说,观音原是男性的仙人,法号“慈航大士”,因化身道姑救一产妇染污秽无法复原,后感动上天,玉皇大帝命其掌管人间百姓、皈依正果之责。一种观点认为,观世音菩萨由于接受各种不同的信徒的请求,所以呈现出各种形象,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来。后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与观音菩萨能够“送子”有关,并且被认为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小乘经》中说,观音菩萨为妙庄王的三女儿。有时观音像旁,还塑有一个的善财童子像,童子面向观音菩萨,双手合十。密教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有马头观音(即明王部中的马头明王)、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等。一般来说,观音在民间的形象变化和各地历史时间、地域、风俗有莫大关系,它是百姓信仰的产物。

  

  琉璃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高王观音,香王观音。高王观世音经谓此菩萨能救诸苦厄,临危急时若诵此经满一千遍,则可变死者成活人。

  琉璃观音又称氽来观音,是观音菩萨

  三十三

  应化身之一。相传一峰和尚得到观音菩萨点化后,便

  云游四海,宣扬佛法。有一次,他来到东海之滨,正想找一块奇石雕刻观音宝像,却见海浪之间

  飘来一尊琉璃观音像,他便捞起来送到附近的寺庙中供奉起来。表示心诚则灵。只要心诚,观音

  菩萨就会帮助众生实现自己的心愿。

  中文名

  琉璃观音

  排名

  三十三观音之一

  又称

  高王观音

  出处

  佛书

  来历

  ?

  琉璃观音像

  据开元释教录卷十八载,北魏天平年间(534~537),定州募士孙敬德造观音像,常事礼拜。后为贼所引冤屈入狱,临刑之前夜,梦一僧来,教其诵读此经,乃诵千遍。及至刑场,三度受刀,刀折而不伤皮肉,监司怪之,遂免死,敬德梦醒大惊,朝廷第二天便将之无罪释放。还而拜像,见观音圣像颈项上有三道刀痕,由此而信者日众。

  

  合掌观音

  合掌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合掌立像,因以其虚(空)心合掌之故,称为合掌观音。表示三十三身中的婆罗门身。

  中文名

  合掌观音

  观音相

  三十三观音相之一

  形态

  合掌立像

  意义

  集中心思,而恭敬礼拜之意

  名词解释

  合掌

  梵语an~jali,巴利语同。又作合十。即合并两掌,集中心思,而恭敬礼拜之意。本为印度自古所行之礼法,佛教沿用之。印度人认为右手为神圣之手,左手为不净之手,故有分别使用两手之习惯。然若两手合而为一,则为人类神圣面与不净面之合一,故藉合掌来表现人类最真实之面目。般若心经中之‘不垢不净’即为此意。关于恭敬合掌礼佛之文,广见于诸经论中,如法华经方便品所举之(大九·九下)‘恭敬合掌礼’,观无量寿经所举之(大一二·三四五上)‘合掌叉手,赞叹诸佛’等。

  合掌观音

  为三十三观音之一。此菩萨为立像,以其虚(空)心合掌之故,称为合掌观音。观世音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缘示现三十三身,其中之婆罗门身,即配当于此合掌观音。

  名称来由

  相传在湖州有一对邻居,张木匠是做木工的,陈老汉是种果树的,可两家屋子挨的太近,经常为了自己屋子的面积大吵大闹,成了一对冤家,从此再不来往。观音菩萨化作一个很有钱的商人来教化两人,她卖了陈老汉多余的木材,很便宜的卖给张木匠,又花钱请张木匠介绍很多亲戚朋友来贩卖陈老汉的水果,渐渐的两家有了往来,以前的隔阂也都消除了,成了鱼水之亲,谁都需要谁,谁都离不开谁。这时观音菩萨现出合掌法相,教化人们和衷共济,和谐相处。

  ?

  含义

  关于恭敬合掌礼佛之文,广见于诸经论中,如法华经方便品所举之(大九·九下)“恭敬合掌礼”,观无量寿经所举之(大一二·三四五上)“合掌叉手,赞叹诸佛”等。又观音义疏卷上载,我国以拱手为恭,印度以合掌为敬。合掌除表示衷心敬意外,亦表示返本还源,入于非权非实,事理契合之意。又大唐西域记卷二载,印度之礼法共有九等,合掌为其中之第四位。

  形式

  关于合掌之形式,以密教而言,将左右两手配于金刚界与胎藏界,或理与智、定与慧等,并将十指配于五大、十波罗蜜等。此外,大日经疏卷十三,举出十二合掌之说,即:

  (1)坚实心合掌。(2)虚心合掌,又称空心合掌。

  ?

  合掌观音

  (3)未敷(开)莲合掌。

  (4)初割莲合掌。

  (5)显露合掌。

  (6)持水合掌。

  (7)归命合掌,又称金刚合掌。

  (8)反叉合掌。

  (9)反脊(背)互相着合掌。

  (10)横柱指合掌。

  (11)覆手向下合掌。

  (12)覆手合掌。

  此十二合掌,皆具有深奥之意义。(法华经譬喻品、法苑珠林卷二十、禅林象器笺卷十)

  

  蛤蜊观音

  观音菩萨无量化身,应机变现,救度与教化世人,化现蛤蜊是佛心慈悲的流露,提醒世人心存慈悲。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我愿成彼仆……愿彼缘我者,究竟得解脱。”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中文名

  蛤蜊观音

  别名

  观音菩萨

  国籍

  中国

  信仰

  佛教

  来历

  相传唐文宗爱吃蛤蜊,沿海百姓月月进贡,弄得渔民苦不堪言。为完成进贡蛤蜊数量,常要冒着生命危险下海去捕捞蛤蜊,哪怕台风季节也要照常出海,许多渔船有去无回,致使家破人亡,百姓怨气冲天。观音菩萨知道人间苦难后,便隐身一只五彩大蛤蜊内,刀不能开,摔打不碎。宫廷御厨便拿此蛤蜊觐见文宗,文宗手托蛤蜊,蛤蜊竟慢慢自动打开,还有阵阵仙气飘出,定睛一看,里面竟是一尊珍珠观音宝像,见到蛤蜊内的观音宝像后,文宗大惊之余,忙下旨取消进贡蛤蜊,从此渔民又过上了安生乐业的生活。

  ?

  完整故事

  观音菩萨常常云游各地,察看民情,寻声问苦。一天来到了宁波上空,看到云空聚集一股极浓重的怨气。菩萨知道,凡有怨气集聚的地方,百姓必有冤苦。观音立即动了慈悲之心,化作一个游方僧人,到宁波察访。

  观音来到一个镇上,刚巧,看到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差役在鞭打一个年老渔夫,打得老渔父叫苦不迭。街头远远近近有渔民在观望,但都是面带愁颜,没有人敢上前去阻拦。

  观音就近问一位渔民,渔民向她说了事情缘由。原来这是因为上贡蛤蜊差役勒索渔夫。当时皇上唐文宗最喜欢吃蛤蜊,爱之如命,每日必吃,不吃就像犯了大病一般。为此,官府差役天天要给皇厨准备蛤蜊。这样,浙江沿海一带的渔民就遭了殃,特别是宁波渔村更是首当其冲,因蛤蜊要数宁波最好,又大又肥又香。问题不在皇上喜欢吃蛤蜊,这宁波盛产蛤蜊,足够皇上食用,皇帝要吃多少也能供应得上,因皇帝吃得再多又能吃多少。问题就出在一帮贪婪的官吏差役上。他们借皇帝旨意,把蛤蜊作为贡品,巧立名目盘剥渔民,不但数量层层加码,越来越多,而且挑肥拣瘦。每户渔民按官府规定,必须按期限上交一定数量才算交差;差役收蛤蜊时过了秤,拿了收据才算了事。不然,交不上就要遭殃挨打。由于官役借机从中渔利,渔民交蛤蜊,如果不贿赂官役,暗地塞几贯钱,官役就不会给你过秤,给你开票,他们肆意刁难,无事生非。蛤蜊这东西.甚是娇贵,保存不了多长时间,不及时食用,就会腐烂变质。官役挑剔,说你交的不合格,不收,好不容易捕到的蛤蜊就全坏了,还得再去抓。而交蛤蜊有期限,不按时交,还会给你加上违抗圣旨的罪名,更是让渔民吃不消。渔民为了顺利上交蛤蜊,就得塞钱。但渔民哪里来这许多钱,又哪能满足得了这无底洞似的没完没了的勒索,这样一来,这宁波地区的渔民日子越来越难过,不少渔户被弄得卖妻鬻子,家破人亡。今日,这差役所鞭打的老渔民,就是因为没有给官役塞钱,差役说老渔民误期抗旨而鞭打老人。

  观音菩萨了解了情况后,知道这小小蛤蜊竟给百姓带来这么深重的灾难,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她想,如果再这样下去,这一带渔民都不得安宁,都会弄得家破人亡,九死一生,我必须想办法拯救这地区的渔民。眼前这可恶的差役,得先治治他。

  这时,观音走到了差役面前,说:“请问差役大哥,这老伯犯了什么罪,你这么毒打他?”

  差役见眼前是位游方僧人,不耐烦地说:“你出家人管什么闲事?这老刁民总不按期交贡品,二天前就让他交,他今天才来,交的蛤蜊全不好,大多数是死的,怎么能上交皇上。他违期抗旨,还不该打?”

  老渔民连连喊冤说:“差役大哥,你说话要凭良心!三天前我就交了,只因这次未给大哥孝敬银两,大哥不肯过秤,才使得蛤蜊坏成这样,我一时又不能再捕得这么多蛤蜊,我有什么办法?大哥,冤枉呀!”

  差役生气地说:“你违期不交,还敢狡辩?看打。”差役又举起鞭子要打。

  观音上前用手挡住了,笑着说:“差役大哥,你别生气。老伯这一筐蛤蜊不是好好的吗?你是不是没有看清楚?这蛤蜊个个活蹦乱跳,都是上好的蛤蜊,你就收下,过秤吧。”

  差役说:“这不可能。”

  观音说:“不信,你把这蛤蜊抛入潮头,保证个个张壳迎潮而来。差役大哥,要是这筐蛤蜊都鲜活的,你能不能收下,过秤,饶过老伯这一关?”

  差役不信,顺手抓起一把蛤蜊抛入潮头,观音菩萨暗施神力,说个“变”字,只见死蛤蜊个个复活,张开蚌壳,顺潮而来,看得差役目瞪口呆,感到好不奇怪。

  观音说:“怎么样?我看你积点德,做做好事,老伯这么大年纪,你就饶他这一回吧。”

  差役被眼前怪事弄得不知所措,这时围上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也帮着央求,差役看看眼前这年青僧人,一股凛凛正气,无形中使他受到震慑,再一听人们央求,不知怎地,也就勉强地收了老渔民的蛤蜊,放了老渔民。

  救了老渔民后,观音漫步在海滩上,想来想去还是不安。她想,救了这个老渔民又有何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治本。这蛤蜊给百姓带来的灾祸,归根到底,起因在皇上唐文宗爱吃蛤蜊,所以要解救渔民之苦,不在治治几个官差,首要的在于点化唐文宗。只要唐文宗不再吃蛤蜊,渔民不再进贡蛤蜊,官差们鱼肉百姓的事也就没有了。听说唐文宗还算得上是个能听纳谏言的明主,又信佛法,何不把他点化。想到这儿,观音菩萨立即想出了一个主意。

  事隔不久,就出了一件奇事。在御厨中,厨师在渔民上贡给唐文宗的蛤蜊中看到了一个特大的蛤蜊,蚌壳上有多朵莲花花纹,色泽艳如彩霞,分外引人注目。御厨中天天进来好多蛤蜊,但从没有见过有这样美丽的奇蛤。这样的奇异之物出现,御厨官吏不敢不上奏,他们立即上奏唐文宗。

  文宗皇帝闻奏,亲自来到御厨观看,还带来一批大臣。

  皇上和大臣看到那特大蛤蜊,都感到惊奇。大臣们都纷纷说这是吉祥嘉瑞。

  唐文宗命令厨师打开蛤蜊。

  一个开蛤的好手上来开蛤。往常,打开一个蛤蜊轻而易举,迎刃而开。谁知这个大蛤蜊却坚如金石,怎么也打不开;换了好几个人也不行。

  唐文宗觉得奇怪,亲自上前,用手敲了敲蛤蜊壳,想看看究竟。只听轰然一声,大蛤蜊应声而开。随着蛤蜊壳的打开,人们看到道道金光四射,彩霞缤纷,在蛤壳中,有一座端端正正庄严肃穆的观音菩萨像,这菩萨像似玉非玉,似珠非珠,晶莹透澈,光彩夺目。

  这端庄的菩萨宝像的突然出现,惊得唐文宗和人们都愣住了,感到惊诧。唐文宗更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观音菩萨会出现在蛤蜊中呢?这究竟是不是祥瑞?

  他立即传令召见恒正禅师。恒正禅师来到,看了蛤蜊中出现的观音,想到这事肯定和文宗皇帝爱吃蛤蜊,官役借机鱼肉百姓有关,观音菩萨显化,是为了告诫唐文宗。恒正禅师不禁对观音菩萨的良苦用心十分敬佩。

  于是,恒正禅师就把自己平日所见所闻有关皇上爱吃蛤蜊,官差借机盘剥渔民的事启奏唐文宗,说:“依老衲所见,这是观音菩萨就蛤蜊伤民这件事现身说法,要陛下体察民情,爱护百姓。依我看,观音大士用心良苦,这次在蛤蜊中显化,就是要给皇上看,让皇上警觉。我看陛下从此把食蛤蜊的嗜好戒了罢。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不然,就是对观音菩萨的不敬。”

  文宗皇帝听了以后,想到自己吃蛤之事竟然造成这伤民的严重后果,竟然引得观音菩萨显化,感到震惊。文宗皇帝本是明主,又是佛教徒,听了恒正禅师一番规劝,也就幡然觉悟,立即发誓永不食蛤,并下旨罢贡蛤蜊,惩治贪官。同时,颁旨各地建观音寺,供奉观音菩萨。

  宁波一带渔民从此免遭上贡蛤蜊之苦。开初,他们对不再上贡蛤蜊和看到县里惩治贪官,都感到又高兴又惊奇,但不知原由,后来,京都皇厨蛤蜊现观音的奇事传到了宁波,渔民知道原来是观音菩萨慈悲,都感激涕零,于是,家家渔民都供起观音,早晚叩拜。这“蛤蜊观音”的故事在浙江沿海渔村流传至今。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逢盛世,党恩浩荡。今有曲靖镇海寺,持圆法师,发心新建观音三十三宝像,由于地处偏僻农村,小庙也破罢不堪,资金缺口大,欲圆满此功德,希望十方有心善士,发广大心,现一份爱心,圆满宝像,功德无量,福佑子孫。转发功德无量。欢迎莅临本小庙出谋化策,如有随喜者,请电话或短信告知用途,也便开凭收据证明,阿弥陀佛!

  

  送子观音

  送子观音是民间崇拜的佛教神祗。封建时代百姓认为虔诚拜神佛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于是不能有孕、或者祈求生男孩的迷信百姓会拜送子观音,以求得子嗣。

  中文名

  送子观音

  其他名称

  注生娘娘,观音大士,观音菩萨,观世音

  神话体系

  中国神话

  所属

  佛教

  居所

  南海普陀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送子观音身世

  送子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选文、武状元为婿,又打算为三女儿妙善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妙善从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削发为尼。楚庄王施之家法,妙善宁死不从。楚庄王怒气之下,命她饮剑自刎。但剑在她的脖子上,不仅没有伤害她,反而自断成上千节。十恶不赦狠心的父亲又下令把她闷死,让她的灵魂意外下了地狱。掌管地狱的阎罗王好心却又使她在南海普陀山复活(普陀山在浙江省杭州湾外的东海中),复活时站在普陀山一水池中的莲花上。终于妙善在普陀山修成佛。

  ?

  送子观音菩萨

  心诚则灵有求必应

  据说晋朝有个叫孙道德的益州人,年过五十,还没有儿女。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间,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对他说:你如果真想要个儿子,一定要诚心念诵《观世音经》。孙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议,每天念经烧香,供养观音。过了一段日子,他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你不久就会有一个大胖儿子了。”果然不久夫人就生了个胖乎乎的男孩。

  《异祥记》中记载:南朝宋代有个名叫卞悦之的居士,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行年五十,没有儿女。娶妾几年,也没有怀孕。便向观音菩萨祈求继嗣,发愿颂《观音经》一千遍。从此每天念经,将满一千遍时,妾已怀孕,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

  相传无代南京大宁坊有个叫王玉的人,年过四十无子。至无二年(1336),于友人马公酌家神前,见到一部《白衣观音经》,便专心致志地念起来。以后每天都念,从不懈怠。次年四月十四夜他的岳母刘氏梦见一个白衣人,头戴金冠,抱着一个婴儿,对她说:“我给你送圣奴来。”刘氏接过婴儿,抱在怀里。第二天,她女儿即生下一个儿子,模样和梦中白衣人送来的婴孩一样,于是就为这个孩子取名“圣僧奴”。

  ?

  送子观音

  千眼千手观音

  后来,楚庄王病重,生命垂危。妙善不念旧恶,化为僧人前来献治病药方,药方要求用亲人的手和眼入药。僧人指示可到南海普陀山寺庙去取这种药引子。派去香山寺取亲人的手和眼的人竟然获得了菩萨施给的手和眼。这种药果然灵验,楚庄王终于获得救治。楚庄王病愈后,亲自到普陀山香山寺谢恩,才知道献出手和眼的菩萨正是三女儿妙善,内心万分愧疚。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表达对女儿的怀念,竟令天下最好的能工巧匠为女儿塑造一尊“全眼全手观音像”。可是工匠们听成了“千眼千手观音像”,竟雕塑出了一座千眼千手观音像,也就是我们常见到的那种观音塑像。关于千眼千手观音像,还有一种说法:观音在过去“无量量劫”从千光王静住如来受“大慈悲心陀罗尼”,发誓要发大慈大悲,普度天下众生于水火之中,超脱生死,于是长出多眼多手,手中各有一眼,共四十眼四十手,左撇子,背向阳光,右倾思想,各配所谓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贪嗔痴慢疑存在环境,包括四洲、四恶趣、欲界,而成千眼千手观音。

  

  多罗观音

  多罗观音为观世音菩萨的修行伴侣。通称绿度母多罗观音,梵名Tara,全称圣救度佛母,我国古代称绿度母、多罗菩萨,共二十一尊,多罗观音即二十一尊之一,此尊现少女相,全身绿色,一面二臂,现慈悲相。头戴五佛宝冠,身佩各种珠宝,着各色天衣,下身重裙,以示庄严;坐菩萨座于莲花月轮上,右足呈蹍踏状,左足蜷屈。右手向外置于右膝上,作施愿印,持乌巴拉花,左手置于胸前,亦持乌巴拉花。修持此尊密法,能断生死轮回,消除一切魔障、业障、病苦等,并能消灾、增福、延寿、广开智慧,凡有所求,无不如愿成就,且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中文名

  多罗观音

  外文名

  Green Tara

  通称

  绿度母

  梵名

  Tara

  分类

  具体分类

  多罗观音(Green Tara)为观世音菩萨的修行伴侣。

  ?

  多罗观音

  据说,白多罗观音和多罗观音是观音菩萨的两滴眼泪所化现。

  多罗观音,是一位救世大菩萨,她坐在白色的莲花座上,依其本誓,是观世音菩萨因慈悲天下众生,伤心时掉下眼泪的变化身,所以是最慈悲的。

  《多罗观音本源记》说:观音菩萨在无量劫前,已普救了无数众生,可是有一天,菩萨用她的慧眼观察六道,发现受苦的众生并未减少,顿生忧悲,双眼流出眼泪,眼泪变成了莲花,莲花又变成了多罗观音,接着又变出了二十一尊多罗观音。《多罗观音颂》:二十一多罗观音是多罗观音的不同事业所化现的佛母,多罗观音则是二十一多罗观音所有功德的总摄聚集。

  多罗观音的法相

  多罗观音的法相,是一头二臂,双手各持莲花和结印,身体是玉青色,纤细而庄严。

  ?

  左手持支盛开着的莲花,莲花上又有两朵莲花,一朵未开,一朵半开,均意味着未 来、现 在、过 去三世均是如此的依止着佛法的誓愿而行。绿救多罗观音,头上戴着小五佛冠,饰以珠宝庄严异常,身子放射出虹光。她脚向下伸,意味着随时应机去救度众生,她右手放在她的右膝上,掌心向外,是与愿印且持莲花,是将莲花施与天下的意愿。

  二十一位多罗观音

  多罗观音为藏密中最慈悲美丽的菩萨,亦是观音菩萨之另一殊胜示现。藏密中共有二十一位多罗观音,二十一多罗观音依次为: 奋迅多罗观音、威猛多罗观音、金颜多罗观音、顶髻尊胜多罗观音、吽音叱多罗观音、胜三界多罗观音、破敌多罗观音、破魔军多罗观音、供奉三宝多罗观音、伏魔多罗观音、解厄多罗观音、吉祥多罗观音、烈焰多罗观音、笙眉多罗观音、 大寂静多罗观音、明心吽音多罗观音、胜三界多罗观音、消毒多罗观音、消苦多罗观音、消疫多罗观音、赐成就多罗观音。二十一位多罗观音有六种不同的身体颜色,即白、红、蓝、黄、绿、黑等六色。

  多罗观音和白多罗观音

  多罗观音和白多罗观音的形象大同小异,显着区别是她身色绿,左手持一朵莲花。与白多罗观音跏趺坐不同,而是左腿单盘,右腿向下舒展,脚步踏在一朵莲花。多罗观音与白多罗观音不同之处还有就是她是脸生两眼。供奉她能解脱八种苦难,即狮难、象难、火难、牢狱、贼难、非人难,所以又称多罗观音为救八难多罗观音。

  ?

  多罗观音

  人们总爱求助于她,故又称为救多罗观音。白多罗观音的双手和双足各生一眼,脸上有三只眼,因而又被称为七眼女。她的形象为头戴花鬘冠,高耸发售,双耳坠着大环,上身袒露,斜披络腋,双脚盘坐在盛开的莲座上。左持一朵曲颈莲花,右手掌向外,表示愿意帮助人解难。形象典雅优美。

  三义

  多罗观音三义

  「绿」是春天的颜色,代表万物生生不息的滋长之气,蕴含一片新生的契机。

  「度」是度化,自度而度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助人工作的本质。

  「母」是德行。是以母性的厚德之道与本源的根性,来表现大千世界的涵容心。

  一、绿色佛身的密义

  纵观历代以来,在一般佛教界,装塑佛祖的金身,悉以金色表显佛祖至尊至贵的圣德,而何以密宗传承的法轨中,多罗观音却以全身绿色来化现、示导呢?

悦刻五代空烟弹(悦刻五代空烟弹能买到吗)

  这是自古迄今一般密乘的行者,在修习仪轨、念诵咒法之时,所难以明证破解的疑题。兹略释其义,提供诸位大德参考:

  绿色为草木生长的本色,蕴育着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机与妙趣活力。 因此,有形的绿色喻义:

  大自然界的顺调,四时的分明,节气的调合,雨量的充沛。由于具足水份、灵气,因此遍地尽是灵明的净土,妙不可言。盖在温润、肥沃的绿地上,方可滋长一切的草木丛林与花种果树。放眼一看,满山遍畴尽是青翠茂绿的风光景色。因此,在密乘传承仪轨中,以「绿」色表喻不失无缺;完整圆足的微妙功德。

  ?

  二、多罗观音的密义

  「度」约理而言,喻示着:救拔、度脱、度化。由自度而度人,由利己而利众,自化而化人。

  「母」喻义着:母源、生源;本源具足,则能化现万千。

  三、多罗观音的总义

  多罗观音之胜妙法义喻义:唯一严持戒律,净化六根;修德行善,饶益有情;具足威仪,庄严身心的性德。故堪为成就具足,圆满功果的根本母源之代表。

  再者,多罗观音以女身慈悲护众的胜妙因缘应化度世,因此世传他是观世音菩萨的悲泪所化生,也是清净莲花所化现而成。全身以有形的绿色示喻着;他有如绿地肥壤一般的慈德,心地善好善妙;具足养份、灵气而生长万物。似如圆具纯净的善德资源,可润泽于众,慈悯饶益于人;令一切众生乐于亲近供养,得到自然的欢喜、满愿。

  修行-多罗观音心咒

  多罗观音心咒:“嗡。大咧。度大咧度咧苏哈。” (梵文:O? Tāre Tuttāre Ture Svāhā)。

  绿救多罗观音,有二十一个化身。是值得修密宗的人敬仰的大菩萨,最容易亲近,也最容易得到相应的,有些人一生专修「多罗观音」法,得到很大的智慧,众生只要诚意称念她的名字,持「多罗观音」的心咒,修行自能得果。

  多罗观音为廿一尊多罗观音之主,多罗观音咒乃廿一多罗观音之根本咒。如果常勤念诵,就能逐渐断除轮回之根源。修持多罗观音法门成就者,得免除一切魔障、瘟疫病苦,消除一切水火刀兵盗俚葹碾。并能增长福慧、权威、寿命。凡有所求时,无不如愿,命终时往生极乐。修习本法门成就者,得除一切罪业,消灭魔障,能救一切灾难,速得无量圆满功德,而且无子息者,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财得财,长寿富贵皆能如愿,其功德利益广大无量不可思议。当今之世,修此法之成效最为迅速,加持力大胜过一切法。乃满愿及除障最深奥的法门,能阻止恶咒、自杀、疯癫、争斗、恶兆、梦魇、疾病、传染病及牲畜之病等一切损伤,破除年、月、日、时之不祥。若想满足心中愿望,消除心中恐惧,无有比多罗观音更殊胜之法门,过去在印度及西藏修此法门之成就者及得到祥瑞征兆之例子甚多,至今仍广为流传。

  德王观音

  唐朝年间,淮西叛乱·朝庭派兵进剿,多次溃败。当地百姓身陷战乱,民不聊生。当时任朝廷小吏的裴度,到观音庙去烧香求签,观音菩萨即现出“梵王”之身,用灵签指点裴度平息叛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裴度得胜回朝后,宪宗皇帝封爵位为晋国公,勋位为上柱国。裴度为感激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恩德,在淮西建了一座德王观音庙,保佑一方苍生。

  中文名

  德王观音

  外文名

  无

  位于

  坐于岩畔,右手持菩提叶

  象征

  三十三化身之梵王身,象征着官禄

  形象

  德王观音坐于岩畔,右手持菩提叶,表示三十三化身之梵王身,象征着官禄。[1]

  佛光大词典解释

  德王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相当于法华经卷七普门品之(大九·五七上)“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盖梵王乃色界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世所流通之像为趺坐岩上,左手安置于脐前,右手持杨柳。

  ???

  德王观音

  诗赞

  赴感德王观世音 性净妙常香光严

  慧启群萌观自在 梵王身相应现来

  愿力

  德王观音护佑:青云直上,仕途无量。

  持莲观音

  西游记中,手持莲花的观音,去东土大唐寻得高僧,帮助唐僧,指点化身,化解孙悟空,猪无能,少僧,白龙马的疾苦。并且在取经途中多次相助师徒四人。观世音是人们心目中真善美的代表。不仅仅在【西游记】中可以屡现。在中国历史传说中。亦是一样享有盛名。送子观音,企福观音,等等。带给人间真善美。

  中文名

  观音

  别名

  持莲观音

  信仰

  佛教

  来历

  ??? 共20张

  持莲观音

  手持一莲花,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较好的少女形象。该法相为立于莲座之上,双手捧持一茎莲花。 持莲观音,持一茎之莲,立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其源于观音菩萨教化红孩儿时的应化身,《西游记》中有记载。【西游记】中,手持莲花的观音,东土大唐寻得高僧,指点化身,化解孙悟空,猪无能,沙僧,白龙马的疾苦。一并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求取真经。亦即是我们今天说的印度。观世间一路扶佐,多次相助师徒四人。观世音是人们心目中真善美的代表。不仅仅在【西游记】中可以屡现。在中国历史传说中。亦是一样享有盛名。送子观音,祈福观音,等等。带给人间真善美。

  《妙法莲花经》在梵语中称为“圣得路玛·芬陀利华·斯陀拉”,圣得路玛是“正确的教诲”的意思,斯陀拉意为经典。中间的“芬陀利华”汉语中翻译为“大白莲花 ”。持莲观音配童男、童女身。将纯真的少男少女比喻为莲花之花蕾,可感受到怀着纯净菩提心的持莲观音期待花儿盛开之心愿。

  诗赞

  妙哉持莲观世音 钵头摩华净妙香

  十四无畏功德藏 六道众生同悲仰

  愿力

  持莲观音护佑:子孙卓越,品貌皆优。

  

  持经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因手持经卷故名。相当于《法华经·普门品》所载,“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此系因声闻乃听闻如来之说法而得道者,故以手持经卷表示之。其形像为菩萨坐岩石上,右手奉持经卷,左手置于膝上。

  中文名

  持经观音

  国籍

  中国

  职业

  观音

  信仰

  佛教

  持经观音

  民间流传《观世音传奇》中记载:唐朝年间,浙江临安有个叫钱廖的读书人非常用功,常常贪早摸黑地看书,但应举考试屡遭败绩、名落孙山。再一次失败后的返程中,忽遇狂风暴雨,钱廖赶紧跑进一间庙中避雨,只见庙堂端坐着一尊手持经书的观音菩萨,本已心灰意懒的他惊异天缘,受端坐的观音法像所感悟,虔诚跪拜,回家后发愤图强。若干年后,钱廖高中状元。钱廖不忘菩萨的恩泽,修庙奉供。

  诗赞

  声闻持经观世音 觉照内明光严饰最胜境界微妙智 不循根尘归元真

  ?

  明或清初 铜错银持经观音像

  愿力

  持经观音护佑: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不二观音

  不二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表示三十三身中之执金刚身。凡有众生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执金刚身为其说法。此执金刚神为佛之守护神,以系迹身故,依本迹不二之义,称为不二观音。其像为两手相叉、足踏荷叶之立像。

  中文名

  不二观音

  外文名

  无

  地点

  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

  寓意

  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最高

  表示

  菩萨道行精深,佛法无边

  来历

  修炼要专一,不管如何修行,都不能够掺杂其它的东西,乃获得真理。唐朝有位法号为“善导”的大师,潜心修佛,十九年闭关不出,一日,善导静坐,忽从头顶泥丸宫中冒出缕缕烟气,冥冥之中感受到观音菩萨讲经说法,善导大师浑然自觉悟透佛学宗旨,创立“净土宗”,后被称为莲社第二地祖[1]。

  佛学大词典的解释

  [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像图汇卷二](参阅‘三十三观音’514)

  诗赞

  圆融不二观世音 普救众生施无畏

  金刚教化觉岸回 无上妙净莲池会

  愿力

  不二观音护佑:悟智解惑,福智圆满。

  

  白衣观音

  白衣观音,佛教把观世音形象塑造得很庄严,既神圣,又慈祥,给人以可敬可亲的感觉。

  白衣观音,指建造在长白山泰安寺的巨大观音像,位于长白山历史文化园,高18米。

  中文名

  白衣观音

  特色

  神圣,又慈祥

  对象

  观世音

  性质

  宗教用语

  象征意义

  白衣观音于经轨有据,有梵名,且是密宗所奉。白衣观音白表清净菩提心,因而住白莲花着白衣,密号为离垢(离苦)金刚,系令一切苦恼消除,转不吉为吉祥的菩萨。天下崇奉观音的善男信女,往往不远千里万里,特地到长白山拜白衣观音。

  ?

  据认为,《图画普门品》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身”,以白衣观音的形象,最使人肃然起敬。这尊像又名“大白衣”、“白处观音”。因其身穿白衣,又在白莲之中,因而就其衣饰名为“白衣”,就其住处名为“白处”。白衣显示圣洁、淳净的菩提之心。《大日经疏》说:“半拏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为名......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

  《观世音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也有这样的说法:“若造像观音,坐华屋,着五色衣,胡跪拿掌,面向佛看,听佛说法。下作毗陀,天女互跪坐,手奉花冠,着白衣,上向菩萨。”穿白衣而听佛说法,用以表示听从心地的纯净无邪和对佛的尊崇。

  《咸淳临安志》记载:“晋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观音大士像。钱忠懿王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天竺看经院。白衣本毗天陀女,而俗人名为‘白衣观音’。”这位托梦于钱忠懿的观音菩萨,便是身穿白衣。洪皓在《松漠纪闻》中,也谈到观音菩萨常身白衣,并说长白山是白衣观音的居处。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说明了佛教信徒的一种心理:认为观世音菩萨及其衣饰、住处都是洁白无瑕的。

  由于佛教徒对白衣观音的尊崇和敬仰,所以人们塑造了大量的白衣观音像,民间还用丝线在织物上剌绣出观世音像。唐代的剌绣工艺高度发达,并广泛应用于绣佛像和佛经。在《白乐天集》中,记有绣佛三事:一绣阿弥陀佛,金身螺髻,玉毫绀目;一绣救苦观音菩萨,长五尺二寸,宽一尺八寸,白衣飘忽,神采奕奕;还有一幅也是绣阿弥陀佛,技艺更加成熟,臻于化境。武则天当权时,曾下令制作织成锦及剌绣佛像、观音菩萨像四百余幅,分送各个寺院及邻国。可见当时从官方到民间,从佛门到世俗,对佛和观音菩萨是如何崇拜,也可见观音白衣形象的流传是何等广泛。

  佛教认为,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胁侍,是协助阿弥陀佛善男信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据说观音为完成这项神圣使命,必是身穿白衣。元代有位陶氏十六娘,是江苏常熟徐村人。她年方二十六,便失去了丈夫,没有女儿,独自寡居,一心愿往生净土,平时日日诵读《观音普门品》。有一次她梦见一个白衣人,手持一朵白莲花给她吃。醒来后,心神大异于往常。她便开始每天面对西方,念诵《弥陀经》。念佛刚三年,见佛现光明,佛经的函套上有一个像子大小的火团。她怕水团烧着佛经,连忙用手去扑灭。手碰到火团,火团却变成了一颗舍利。当她寿终弥留之际,声称看到白衣观音来迎,便含笑别众而去,似乎对死没有一点恐惧和遗憾。

  据《观世音现身种种愿除一切陀罗尼》中说,供养此观世音菩萨,应该用白净的细布画观世音像,身着白衣,坐莲花座上,一手持莲花,一手托净瓶,白衣观音也是许多画家与石窟艺术家的创作题材。白衣观音像均为二臂像,但手持的法器或印契有种种不同,有的左手持花,右手作与愿印。有的左手持棒或绢索,右手持般若经箧。有的左手持开敷莲花,右手扬掌。有的左手持宝剑,右手持柳枝。也有双手捧钵,站立于莲台上的。白衣观音在民间被认为可以消灾延命、保家人平安,妇人求儿、安产、育儿等也都可求拜白衣观音,故而甚为流行。

  词典解释

  白衣,梵名Pa^n!d!arava^sini^ ,西藏名Gos-dkar-mo ,音译作伴陀罗缚字尼、半拏啰缚悉宁、半拏罗缚悉[1]你、跛拏缚悉尼,意译作白处、白住处。指三十三观音中之第六尊,常着白衣在白莲花中。白,表菩提心,意即住此白净菩提心。故称此尊为大白衣观音、白处尊菩萨、白处观音、服白衣观音、白衣观自在。种子为硧(pam!)。密号离垢(或离苦)金刚。三昧耶形为钵昙摩花。位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第三列第七位。其形像于各经轨所载皆不相同,若依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之记述,则其形像为身呈白黄色,着白衣,左手持白莲花祈求息灾,右手作与愿状,即伸出五指,掌向外而安置于腰前,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

  另据大日经密印品记载,其印契系两手虚心合掌,二无名指屈入掌中,二拇指并屈触着二无名指;表示此尊为莲花部之部母,能生莲花部诸尊。其真言详载于大日经真言藏品及密印品之中。又以此尊为本尊之修法,称为白衣观音法、白处尊法,用以祈请延命、息灾等。另有一说,谓此观音有白衣、大白衣二尊,大白衣即为白处观音,白衣即为大明白寺观音,位于观音院之第一列第六位。此尊每着白衣坐于石上,古来即为水墨画之好题材。〔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八、卷三十、大日经疏卷五、卷十、图像抄卷七、别尊杂记卷二十〕

  ?

  形象

  形象白衣观音:身披白衣,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大慈白衣观世音随缘赴感应群机

  ?

  三昧辩才善诱诲 妙德圆成证菩提

  身穿白衣,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

  白色意指纯净,象徵菩提心,表示观音胸怀菩提之心,

  是三十三身观音中的比丘、比丘尼身

  观世音菩萨身相有变化,因此,面相也有变化,如说九面观音、十一面观音等等。

  又救众生离苦海需要手,双手的作用太小,为了增加救度的功用,遂有六臂观音、二十四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等。

  密宗有六观音之说,即: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准提观音)和如意轮观音。

  在佛家经典中,观音菩萨尚有其他流通的名号:“施无畏者”、“施无畏菩萨”是以力施而立名,“南海大士”是以道场而立名,“大慈菩萨”是以心愿而立名,“圆

  

  阿耨观音

  左膝倚背在岩石上,两手相交,远眺海面。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洲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中文名

  阿耨观音

  出处

  《大唐西域记》

  道场

  三亚南山寺三十三观音堂

  宗教

  佛教

  来历

  相传观音菩萨化身一个化缘的和尚来到扬州地界,看到一处煤矿即将塌方,立即告诉矿工此处危险,可矿工们都拿异样的眼光看他,不予理睬。和尚又急找工头去说,工头怕延误工期,对观音的警告很是生气,还大骂她多管闲事。观音一会应化为一个卖馒头的美丽少女,对矿工喊道:“又甜又香的热馒头呦,免费送吃。”矿工们惊奇这等好事,都争相出来抢吃馒头,刚跑出。忽听到后面轰隆一声,煤矿塌方了。矿工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再转回头来看送馒头的少女,已不见踪影,只见观音菩萨端坐云端,祥云梵音,袅袅飘去。

  一种来历为观海阿耨观音:左膝倚背在岩石上,两手相交,远眺海面。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洲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一种来历为如意阿耨观音:如意观音,右手持如意,象征事事如意,立于莲花上,安定人心。

  诗赞

  观海阿耨观世音 妙善圆明不思议

  销尘龙鱼诸鬼难 度脱有情出沦溺

  愿力

  阿耨观音护佑:临危救难,化险为夷。

  阿摩提观音

  名称由来

  阿摩提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狮子无畏观音常乘白狮而身放火光的法相,为密宗所奉,表示无畏之意。云南下关和古城之间有一观音塘,殿宇巍峨、香烟缭绕,木鱼声声、香火鼎盛。相传,汉时官兵进犯大理,观音大士化作一老妇,用草索背着一块大石头在路上与敌兵相遇。入侵官兵看见了,觉得非常惊讶,心想:这里的老妇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力气,更何况是青壮年呢?于是,敌兵不敢进犯,鸣金收兵。这就是著名的“负石阻兵”的传说。后人为了纪念观音保境安民,便在大石上建了一座观音阁,阁内供奉观音像。

  中文名

  阿摩提观音

  其他名称

  狮子无畏观音

  所属

  三十三观音之一

  象征

  正气凛然、无畏无敌

  坐骑

  白狮

  形像

  阿摩提观音乘白狮,身放火光,一首一面四臂。其中三臂分持摩羯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一手结说法印;另一种形象为提棒骑狮的宝相,不过此相阿摩提观音比较少见。在少林寺便供奉有提棒怒目的阿摩提观音,表示匡扶正义、惩治邪恶。象征正气凛然、无畏无敌。

  ?

  阿摩提观音

  佛学大词典

  梵名Amara^vati^ 。又译作阿马拉瓦蒂。为古代印度驮那羯磔迦国(梵Dha^nyakat!aka )之都城。位于南印度基斯特纳河(Kistna,古名 Kr!s!n!a)下游。阿摩罗婆提自薰迦王朝以来即为佛教文化、美术之中心。该地以西元一七九七年麦肯尼基上校(Mackenjie)所发现之大塔为重心。

  据传该塔建于二世纪顷,或传此为阿育王时代(西元前三世纪顷)所建。为古代印度三大佛塔之一。塔式为覆钵形,然大多荒废,今仅存塔址与周围之石栏。石栏有内外二重,为大理石所制,高约四公尺,内外两面均有雕刻,所雕者有佛之本生谭及龙蛇树木等,可见当时亦盛行龙蛇树木等之崇拜。或谓此塔即大唐西域记卷十所载之阿伐罗势罗僧伽蓝之遗址。此外,从所发现浮雕佛陀像之美术手法中,可以推知西北印度之犍陀罗,以迄中印度之摩偷罗一带,均曾受希腊美术之影响。

  于此城发掘之佛像及塔寺,其造型与锡兰(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所发现之佛像、塔寺相类似。学术界将此种类型称为阿摩罗婆提型。又除塔寺、佛像外,并发掘出大量之佛经。[解说西域记、佛教之美术及历史]

  佛教百科全书

  梵名Amara^vati^。

  印度东南部的都市。在克里希那(Kr!s!n!a)河下游南岸。‘amara^vati^’一语,有‘不死之都’的意思。西元1797 年麦肯尼基(Mackenjie)上校在此地所发现的废塔,是印度古代三大佛塔之一,约建于西元二世纪(或说西元前二世纪)左右。该塔已破败不堪,仅存若干大理石栏楯和装饰塔面的石板,今收藏在马德拉斯政府博物馆和不列颠博物馆。

  这些栏楯和石板上的浮雕,技法优异,富于变化,内容以佛传图为主,佐以若干本生图。在佛传之中,大多以佛足迹、法轮等物来象征佛陀,间或有若干直接描绘佛陀形像的图案。此中,以象征方式表现佛陀的手法系承袭巴路特等地的雕术,而直接描绘佛陀形像的方法则系受犍陀罗艺术所影响。据此可以看出两种文化交流的情形。

  又,在众多饰板中,有一块饰板雕有塔的图案,从中可知该塔原来是作覆钵状,四周环绕着精雕细琢的栏楯,四方入口处的顶端各耸立着五根柱子。根据勘查的结果,此塔的基部直径约五十公尺,栏楯高约四公尺。有谓此塔即弗婆势罗僧伽蓝或阿伐罗势罗僧伽蓝之遗址。

  此外,1926年发现的龙树山遗迹,即在此城附近。其建立年代较阿摩罗婆提迟一世纪。在当地所发现的碑文中,可看到若干佛教部派的名称,颇具史料价值。[参考资料] 高田修《印度南海の佛教美术》;S. Beal《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

  丁福保佛学

  梵名Abhetri Abhett&imacron;,又作阿么[齿*来]。译曰无畏。观音菩萨之别名。阿摩提观音仪轨曰:“无畏观自在菩萨,一名阿摩[齿*来]观自在菩萨,又云宽广。”

  诗赞

  无畏观音阿摩提 毘沙门天威神力

  顾盼微尘目雄毅 智慧照见离苦际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逢盛世,党恩浩荡。今有曲靖镇海寺,持圆法师,发心新建观音三十三宝像,由于地处偏僻农村,小庙也破罢不堪,资金缺口大,欲圆满此功德,希望十方有心善士,发广大心,现一份爱心,圆满宝像,功德无量,福佑子孫。转发功德无量。欢迎莅临本小庙出谋化策,如有随喜者,请电话或短信告知用途,也便开凭收据证明,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