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日国际儿童节之际,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始施行。
6月份的控烟行动主要围绕保护未成年人不受烟草的侵害这一大的主题来进行和开展。
近年来,为了让青少年远离烟草产品,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控烟措施,《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通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无烟学校建设的通知》等都对学校控烟提出了明确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2018年“全国青少年控烟志愿者”招募活动启动以来,成功发动许多青少年控烟志愿者加入青少年控烟宣传活动,2019年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3所大中小学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控烟志愿者学校”,60余万名在校学生加入青少年控烟志愿者行列,但总体而言,青少年控烟工作离国家要求还有较大距离,青少年吸烟行为仍一定程度存在。
在上个月,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曾就青少年吸烟问题开展了一项线上调查,共有1000余名家长参与。调查结果显示,42%的家长有或曾经有过吸烟的习惯,25%的孩子有或曾经有过吸烟行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曾在2019年对我国中学生吸烟情况做过一个调查, 2019年初中学生尝试吸卷烟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过去5年我国初中学生听说过电子烟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显著上升。2019年初中学生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为69.9%,现在电子烟使用率为2.7%,与2014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4.9个和1.5个百分点。
一方面,随着控烟力度加大,全国各地的吸烟场所不断减少,全民控烟意识逐步增强,国家对传统烟草的管控力度越来越严;另一方面,电子烟烟民却在不断增加,电子烟在肆无忌惮的攻城掠地,疯狂扩张。
冰镇西瓜、清香绿茶、香芋冰淇淋、白桃乌龙茶……这是专为年轻人定制的电子烟口味;
“雾化棒”“能量棒”“天使棒”……是为年轻人取的电子烟“雅号”;
“花式教学”视频,教年轻人把吞云吐雾当作时尚炫酷。
早期的电子烟主打戒烟、危害小、养生等概念,近两年营销关键词又偏向新潮、时尚、炫酷,电子烟由此成了年轻人用来表达个性化的“尖货”,明星代言的手法被移植到电子烟市场,各种渠道的潮流广告也纷至沓来,在眼花缭乱的时尚诱惑中,青少年群体很快就沦陷其中。
但是,关于禁止电子烟进校园的情况,又绝对说不上是“无法可依”。早在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就曾发布《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2019年,上述两部门又联合发文敦促电商平台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2021年3月,工信部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拟在附则中增加一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2021年6月18日,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含电子烟)侵害的规定,依法保障和维护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又印发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守护成长”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从严监管电子烟经营行为,全面清理互联网改头换面、变相销售电子烟行为及虚假违法广告。各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要约谈电子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压实主体责任,防止互联网领域电子烟对未成年人的侵害。方案也提出,要引导电子烟实体店合法规范经营。各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排查电子烟销售网点,登记建档。清理整治校园周围违法销售网点和自动售卖设备,依法查处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对电子烟加强监管其实正成为一种世界趋势,尤其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
前不久,美国有43名国会成员敦促美国FDA将所有风味电子烟从市场上撤出。他们希望FDA在进一步审查后禁止所有风味电子烟,并取消对薄荷醇和一次性电子烟的豁免。他们还希望禁止上市前烟草申请和针对未成年人的电子烟销售。国会成员们称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担忧电子烟对未成年人造成影响。
加拿大近日也表示打算禁止大多数口味的电子烟产品,以阻止年轻人消费电子烟。加拿大数据表明,年轻人的电子烟吸烟率很高,超过 60% 的 15 至 19 岁青少年使用水果味电子烟,而 20 岁及以上的人使用电子烟的比例为 40%。
世卫组织在上个月世界无烟日来临之前也明确表示,电子烟不是经过证实的戒烟工具。
虽然有大量证据认为电子烟的烟液、气溶胶、添加剂、烟雾等会带来多方面的健康危害,并在诱使青少年吸食烟草方面“罪不可恕”,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证据表明电子烟在引导烟民戒烟和降低健康危害方面有可取之处。科学意味着要全面评估所有证据,而不是主观认同某个观点。对于电子烟的态度,与对待传统烟草的态度应该是相似的,即便是传统卷烟,其实也并非一无是处。
#p#分页标题#e#
吸烟是减轻压力、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减轻压力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但烟与酒是世界各地的人们最普遍最容易的减压方法,法国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法国吸烟者人数出现反弹,而造成反弹的重要原因是疫情下,人们更依赖烟草来减压。只要活着,人们就要或多或少地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我们固然知道无烟带来的绝对无害化是最佳选择,但是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无害化的情况下,就要比较不同危害的差别,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无烟是理想,但是禁烟、控烟、戒烟、减烟则是现实道路。
理想主义的无烟政策站在道德高地上,但是却无法在事实上真正推动其所宣称的无烟事业。因此,与其高调地倡导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无烟理想,不如现实地从减烟减害出发,推动烟民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带来的健康危害,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是“理性控烟”而不是“全面禁烟”的原因。